元宵节吃元宵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的 元宵节吃元宵起源于哪个朝代

元宵节更新时间:2024-04-28 06:03:36

导读:元宵节是极为受欢迎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会有很多的习俗和讲究,在元宵节的美食列表里,赫然写着元宵和汤圆这两项,这两个是不同的,但是寓意都是极好的。那么,元宵节吃元宵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的?元宵节吃元宵起源于哪个朝代呢?想知道就和小编一起去查询了解下吧。

元宵节吃元宵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的

元宵节吃元宵起源于宋代。

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节的发展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先是在宫中流行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节日普及到了民间各个角落,都散发着热闹的气息。

吃元宵的民间传说

吃元宵的习俗有民间相传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在一个正月十五之夜,楚昭王出巡看见长江上漂浮着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王好奇,便问孔子:此为何物?孔子答曰:"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所以,楚昭王开始命令部下们在正月十五这天要做外白内红的食物,元宵就由此而来,元宵一般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有馅,馅一般放入白糖或者山楂、芝麻等,寄托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元宵节吃元宵的注意事项

元宵节这一天的时候,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大的节日,在过元宵节的时候有一些注意事项,首先,元宵节肯定是要吃元宵的了。元宵魅力的外观,甜甜的滋味我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们的味蕾,但是元宵是高糖,高热量的食物,一定要注意不能吃得过多,否则会消化不良,加重肠胃的工作负担。过元宵时,还要了解我国南北两地的不同习俗,如果你在外地过元宵,如果闹出笑话就不好了。过元宵节,我们吃的元宵其实是北方的叫法,而在南方,几乎都称作是汤圆,南方的汤圆是用糯米粉包裹馅料做成的,而元宵则是用糯米粉做出来的,有一定的区别,一定要多特别的关注。

元宵新吃法

炸元宵

元宵炸着吃并不是现代人想出来的,从古代开始,就有炸元宵的吃法。炸元宵在古代又叫“油锤”或“焦锤”,盛于唐宋。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中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在《太平广记》的《卢氏杂说》中有引录,其中记载了一位专为唐代宫中做”油锤“的能手“尚食令”(专供膳食的官)做”油锤“的过程。

风味:元宵经过油炸后,外面包裹的糯米皮变得酥脆,吃起来外酥里糯,夹着的馅儿又香甜可口。

做法:

热油下锅,使用小火,将油烧温,烧火一定要均匀。元宵下锅后轻轻翻动几遍,直至元宵全部虚胀,即可捞出撒上糖食用。

如果是生“汤圆”,可将“汤圆”先粘上鸡蛋清,再放进锅里炸。这样炸出来的“汤圆”有鸡蛋香味。炸时要不断翻动,以免炸得不透不匀。

油炸“汤圆”时,要先在“汤圆”下锅前用针在“汤圆”上扎两个小眼,防止炸的时候热油飞溅,烫伤自己。

酒醉元宵

古人在元宵节这种“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日子里也少不了喝上一杯小酒。赵时春便在它的《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中写道:“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由此看来,美酒配元宵,也算是一种风雅的吃法了。但这酒又不是随便选的,若是拿一杯二锅头来配,一口下去只觉烈火烧心,无半分浓情蜜意。所以配元宵的酒一定要绵软可口,以度数低的桂花米酒为佳。

风味:桂花米酒的口感清冽,回味又带有米香,本就是一瓶好喝的酒饮料,元宵被米酒煮后,外皮的糯米粉融入米酒中,使其的米香味更浓。吃着甜软滑中又带着酒香,醉人得很。

做法:

桂花米酒放入一个烧酒小锅中备用。

另煮一锅清水,烧开后将元宵下锅。

元宵浮起时捞出,放入已备好米酒的烧酒小锅内,开小火慢慢煮,待米酒冒泡时便可以吃了。煮沸后一边品酒一边吃元宵,有快意。就可以如果觉得不够甜,可以加点白糖调味。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元宵节吃元宵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的,元宵节吃元宵起源于哪个朝代”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闽ICP备2021003084号-16 huocheban.com 火车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