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昌县政府网

中  文  名:顺昌县政府网

官        网:http://www.fjsc.gov.cn

地        址:暂无

车牌:闽H

区号:

政府网简介

  顺昌,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建县,据清嘉庆《延平府志》记载:“以其初顺服,故名,取顺而昌之意。”自此历代沿用。

  顺昌县位于福建省的西北部。县境分别与建阳、建瓯、南平、沙县、将乐、邵武6县市接壤。原总面积1480平方公里,1970年建西县撤销并入顺昌后,县域面积增加到1985平方公里,占南平地区总面积的7.5%。1990年,全县辖3个镇、11个乡、4个居委会、129个村委会。总人口230803人,平均每平方公里113人。[地理环境

  编辑

  气候

  顺昌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同时又受大陆性气候的一定影响。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据县气象站1957~1985年的观测:年平均气温18.5摄氏度,无霜期305天,雨日164天,雨量1756毫米,日照1740.7小时,冬多西北风,夏多东南风。具有如下特点:四季明显,冬短夏长,春早秋晚;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秋多“小阳春”,春常“倒春寒”;雨季干季分明,雨季多洪涝,干季常干旱;少霜雪,罕冰雹,湿润多云日照少,露雾常有静风多。

  境内受季风性环流影响明显,随冬夏环流转换和太阳照射的变化,带来四季不同的气候特征。冬季(12~2月):气温低,蒙古冷高压势力强盛,县境处在冷高压的东南部,盛行西北风,天气寒冷干燥,雨水少,一年中的霜雪集中在此季出现。春季(3~5月):是冬季风转夏季风的转换季节,气温趋向回升。蒙古冷高压逐渐转弱,太平洋高压逐渐增强,冷暖气流交换频繁,天气多变,冷暖无常,前春常常阴雨连绵,有时出现晚霜,后春有时暴雨成灾。夏季(6~8月)时间长,气温高。太平洋高压进一步北上西伸,顺昌多吹东南风。热带低压又常北上影响,天气炎热潮湿。初夏是雨季高峰期,常发生暴雨洪涝,夏至前后雨季结束,转为炎热少雨天气,有时午后发生阵雨、大风或雷暴。秋季(9~11月):乃夏季风向冬季风转换季节,气温趋于下降。大陆热低压和太平洋高压减弱南退,蒙古高压复又增强南侵,天气少雨凉爽。后秋蒙古高压增强,气温显著下降,可出现初霜。

  地理

  顺昌属福建西北山地丘陵区。境内山脉源于武夷山系杉岭支脉,分别由东北部、西北部和西南部向中部延伸。除东南部外,边境均有千米以上群山环抱,最高峰郭岩山,海拔1384米。富屯溪、金溪两条主要河流,分别由西北、西南向东南流入,汇合于县城双溪镇,再向东流入南平汇入闽江。境内山峦起伏连绵,纵横交错,河流错综其间,形成复杂的地形地貌。[行政区划

  编辑

  顺昌县于933年(后唐长兴四年)建县,“以其初顺服故名,取顺达昌盛之意”。

  建国后,顺昌县划分5个区。第一区驻城关,第二区驻洋口,第三区驻大干,第四区驻元坑,第五区驻仁寿;1951年6月增设第六区,驻谢屯。各区建立后,废除旧保甲制,按原管辖范围,顺昌县先后成立85个村(街)基层政

  shadow

  出口

  ©2015Baidu-Data©NavInfo&CenNavi&道道通顺昌县权。

  1951年8月开始民主建政,顺昌县成立46个乡人民政府。

  1952年8月经调整,46个乡扩为3个镇、63个乡

  1958年5月撤区并乡,顺昌县原有45个乡镇调整为城关、洋口2镇;谢屯、沙墩、洋源、石溪、水南、际会、井垄、新联、大干、河墩、埔上、大布、慈悲、元坑、郑坊、谟武、榜山、扶延、仁寿、洋墩、桂溪等21乡。同年10月实行政社合一,成立顺昌县人民公社,下设城关、洋口、大干、福秀、仁寿5个分社;乡改为生产大队。城关分社辖城关、水南、新联3个大队;洋口分社辖洋口、沙墩、谢屯、石溪、际会、洋源6个大队;大干分社辖大干、大布、埔上、河墩、余富、慈悲6个大队;福秀分社辖元坑、郑坊、漠武3个大队;仁寿分社辖仁寿、洋墩、桂溪3个大队。

  富屯溪岸(2张)

  2000~2003年辖9个镇、5个乡:双溪镇、建西镇、洋口镇、水南镇、埔上镇、元坑镇、大历镇、大干镇.埔上镇.仁寿镇、洋墩乡、郑坊乡、际会乡、岚下乡、高阳乡。

  2005年12月25日,撤销顺昌县双溪镇、水南镇建制,设立双溪街道办事处。双溪街道办事处辖东门、中解、建光、和勤、北门、城南、金溪、棋盘等8个居委会和水南、城东、城西、余坊、井垄、下沙、吉舟、新屯、文新、陈布、余墩、溪兰等12个村委会。双溪街道办事处驻城南路278号;撤销顺昌县际会乡建制,并入建西镇。建西镇辖中心街居委会和路兹、安下、际会、慈太、际滨、科头、谢屯、南山、元峰等9个村委会。建西镇政府驻建西镇中心街26号。

  2013年,顺昌县辖1个街道、7个镇、4个乡:双溪街道、建西镇、洋口镇、元坑镇、埔上镇、大历镇、大干镇、仁寿镇、洋墩乡、郑坊乡、岚下乡、高阳乡。县政府驻双溪街道。交通

  编辑

  古道

  顺昌四境环山,古道尽是羊肠小道,坎坷难行。有“十里羊肠,五里天梯岭”之称。通外省古道有3条。

  与省城和江西连接之古驿道自福州三山驿起至延平府,经王台驿,抵顺昌双峰驿,全程515里(约合297公里)。上行经富屯驿,逾拿口驿,过天步岭至邵武樵川驿,由邵武出北门,经中坊、回龙潭至光泽杭川驿,经石岐铺、至路口桥出杉关入江西黎川县界,顺昌至此470里(约合271公里)。是闽赣交通要道之一,沿途设有驿站,十里一铺,若干里建一凉亭,号称“官马大道”,路宽2米左右,路中砌卵石,岭多路坎坷,只可步行、骑马、坐桥,通手推车。县境内道长约56公里,有将军岭、苦株岭、长青岭等,砌有石阶。现已改建成316线国道公路。

  经建阳与浙江、江西之通路由顺昌西门出城,经白布塘,沿仁寿溪上行,经河墩、洋墩、仁寿,过宸前,抵建阳建溪驿220里。转浦城人和驿、小关驿,出仙霞关入浙江江山县界。或由建阳转崇安大安驿,到分水关至江西铅山县界。

  经将乐,通江西、广东之古道由城南沿金溪西上,越桂岭,经漠布(今谟武),过高唐,达将乐,约50公里。由将乐过泰宁、建宁入江西。现已建成下甘线省道公路。或由将乐转汀洲(今长汀),可下广东。沿途均有驿站、铺,亦属驿道。

  县际古道,除上述省际古道外,还有:(1)顺昌一沙县古道,由县城过富屯溪,经余墩、大坪、源头至陈村后又1.5公里抵沙县界,顺昌境内23公里。另一条古道,由水南上行,经蛟溪转南行,过槎溪、元坑、峰岭、郑坊、罗坊,至下岭入沙县之黄沙桥,经夏茂到达沙县。(2)通建瓯古道,沿通浙江省际古道北行,过仁寿,经建阳之南槎、徐市、宸前转建瓯。另一山道,由洋口往东北行,越大阜岭,过花桥、高阳,经房道,抵建瓯。沿途崇山叠翠,山道崎岖。

  县城通乡,各乡通村之羊肠小道,多砌卵石,亦有少数条石阶,路窄坡多,崎岖难行,只可徒步攀行,未能通车。

  古道沿用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扩建改造。

  古道险地,设关置卡,关隘乃古代道路重要设施。顺昌地处富屯溪中游,闽、浙、赣三省之要冲。仁寿,地处邵(武)、建(阳)、瓯(建瓯)三县边垂,地势险要,宋代设仁寿寨,明洪武初年改为巡检司,直至清末。石湖寨,在县西北石糊都(今石糊口),富屯溪至此,两岸石山高耸,峡水如门,岸左森林茂密,匪常出没,自南唐大宝间左散骑张诚领兵扎寨后,历代驻兵把守,以保水陆交通安全。

  航道

  历史上,顺昌有富屯溪、金溪、仁寿溪3条可通木帆船之航道,境内航程113公里。航道上通邵武、光泽、将乐、泰宁,下达南平、福州。建国初期,3条航道继续通航。1965年以后,仁寿溪断航,航程剩下78公里。1976年以后,兴办水利电力事业,在航道中拦河筑坝,因船闸建造不标准,金溪断航,富屯溪只可从洋口下航。

  公路

  民国23年(1934),福建省政府规划,从福州经南平、顺昌、邵武、光泽,出杉关入江西,建一公路干线;又从顺昌开一支线,经将乐、泰宁、建宁入江西。民国24年顺昌由各乡抽派民工,挖土方254997立方米,后因省府规划变更,半途而废。民国28年2月进行复测,8月开工重建延顺将泰公路。民国29年冬建成简易公路,县境内32公里,通车两年,民国31年5月后停止通车。两三年后路面杂草丛生,桥梁腐朽。

  建国后,1952年由华东支前公路修建指挥所福建分所重修延顺将泰公路,改称南~建路,南平至顺昌、将乐路段于1953年2月修复通车。1956年11月顺昌创建第一条县乡公路--蛟郑公路,由省公路局工程队协助测设施工,1957年修至元坑,1958年12月通至郑坊。1957~1959年兴起修公路热潮,依靠国家、部门和群众共同出钱出力,先后兴建洋建线、埔何线、槎曲线、上凤-大坪线等5条公路。3年建成的公路超过建国前30年的一倍多,这阶段由于“大跃进”中瞎指挥、浮夸风、平调风的错误影响,无偿调用群众劳力,造成一些公路质量差、浪费劳力较多。1960~1961年,吸取前段的经验教训,忍受困难,坚持将已动工的公路修成。到1961年底顺昌县已有公路134.6公里。1964~1965年,实行国家投资和公建民助、民建公助、部门建、社队建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发展乡村公路、林业公路,先后兴建禾口-新坑线、建西-大历线、土丰-墩头线等8条公路。自1956~1965年国家共投资148.7万元,新建公路165.6公里。1965年底顺昌县共有公路197.6公里,顺昌县的11个公社(不包括建西县),社社通汽车,有力促进农林生产发展。

  “文化大革命”中后期,顺昌人民顶着压力,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坚持修建公路。在这段时间里,国家投资716.9万元,新修公路203.2公里,到1975年顺昌县已有公路400.8公里。顺阳线、建岚线、建西-路马头线、来布-广岭线、仁寿-华家山线等均在此期间建成。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公路建设进入大发展阶段。1977~1985年的9年间,国家投资688.46万元,新建公路636.95公里,公路的质量等级有所提高,桥涵工程为永久性。1977年大高线建成,实行顺昌县社社(包括建西县)通汽车。在此基础上,公路向山村、林区纵深延伸。如岚下乡公路向新源、东坑、桃源、郭城、陈际、坪科、炉下等大小村庄延伸;高阳乡公路向边远的大富、安浆、南亨、大外、上村、小鲁源等村庄延伸。1987年修通振科-大坋公路,实现顺昌县村村(行政村)通汽车。1987年以后转向改善路况、提高质量等级,克服重修轻养的倾向。1988年底顺昌县通车公路为1056公里,比1978年增长一倍,为建国前的32倍,每百平方公里土地拥有公路53公里,密度居全省首位。现有公路中,有国道316线44.722公里;省道13~309线17.822公里;县道58公里;县乡道58.43公里;乡村公路492.9公里;林区公路23条,长251公里;厂矿专用路21.48公里;不在册等外路116.1公里。顺昌县共有等级公路685.85公里,占65%,建成以县城、洋口、建西、埔上为枢纽,纵横交错的公路运输网,外通四邻各县,内联各乡村。但公路盘旋于崇山峻岭间,路窄坡陡弯急,无路面路207公里,占20%;未在册的等外路116.1公里,这些路路况不佳,只能睛天通车。[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闽ICP备2021003084号-16 huocheban.com 火车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