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太原白云寺

更新时间:2024-04-28

别名
白云寺
旅游景区级别
3A
所在地/隶属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南十方街45号

环境

古迹列为十方院第一的太原白云寺。白云寺俗称南十方院,在太原城区东南8公里的红土沟。它在太原市诸多十方院中,以规模宏大、布局别致、环境幽雅而著称,列为十方院第一。白云寺,初名净业庵,建于明初。明崇祯十三年(1640)向东扩展,称清凉寺。清初又新建、修缮而成禅宗南岳派临济宗的道场。因寺前常有白云飘飞,故易名“白云寺”。又因寺在太原南向,俗名南十方院,是太原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寺依山筑砌,坐北向南,分上下两院。上院以中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构成三重院的“十”字形建筑规制。依次有楼道、山门、钟鼓楼、献殿、大雄宝殿及二层三面围楼24间。各院两侧各有配殿,供枷蓝、关羽、达摩及观音、地藏菩萨。在横轴线上,左有方丈院,右有客堂院。西侧另辟观音堂,自成格局。院中林荫蔽天,清凉爽人。院内辟曲尺围廊、蹬道、月门等,可南北穿行,东西贯通。大殿五楹,悬山式九檩结构,内有释迦牟尼和韦驮的明代脱纱坐像,四周有经柜,珍藏数千册佛经。另有石碑、铁钟、供器等珍贵的宗教文物。

寺的东南悬崖下,另有下院,是多套四合院硬山式瓦房组成的僧人住宅,环境清幽隽秀,现改为南城区肿瘤医院。另在寺的东南山坡建有墓区,有墓塔数十座,遗迹犹存。 白云寺冬无严寒夏无炎热,达官贵人、文人学士登临游览者络绎不绝。明末傅山先生常在此游乐住宿,有《续建净业禅院碑记》、《天泽润公碑》、《茶毗羊记》碣及许多词赋传世。

白云寺四周古木环抱,浓荫四蔽,景色幽邃。该寺利用红土沟高低地势凿修磴道,拾级而上是山门殿,殿额高悬“白云寺”三个贴金大字,左右门的门楣上书“真境”和“光寐”。寺前置石狮一对,给人一种幽深肃穆之感。殿内四角塑四大天王,大肚弥勒佛端坐殿中央,弥勒佛背后是韦驮。韦驮身穿铠甲,手执金刚杵。韦驮的塑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双手合十,横宝杵于两腕上;另一种是右手叉腰,左手握杵尖拄地。韦驮手执金刚杵的姿势很有讲究,据佛门规定,凡是双手合十,横宝杵于两腕上的寺院,是接待寺。反之韦驮杵拄地、右手叉腰的寺院,即为不是接待寺,游方僧尼一望便知。此寺的韦驮双手合十,横宝杵于两腕上,显然是接待寺,所谓接待寺,是招待十方游方僧,故此寺又名“十方寺院”,简称“十方院”。由于此寺位于城南,又称“南十方院”。与城北有“北十方院、”之称的千寿寺相对应。

山门殿两翼是钟鼓楼,山门殿迎面是前殿,和东、西厢构成一个前院。前殿布局是十八罗汉朝观音。西厢旁有尊泥塑“常八十”。所谓“常八十”,就是有人问他多大年纪,他总是说八十岁,再过十年问他,还是八十岁,因此“常八十”叫开了,反把他的真名忘了。相传“常八十”活了120岁,曾是李自成理发师。当初李自成劝他进京,他坚不相从,后来在此落发为僧。由于他济施贫困,免费行医,威望很高,因此圆寂后,人们为他朔了这尊像,以示怀念。

后院正中是大雄宝殿,东厢为大士殿,西厢为地藏殿。院内古木参天,环境清幽。其中的白皮松,高约30米,是珍稀树种。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双目微睁,面相慈祥,踟趺坐在莲花上,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山西通志》又载:“雍正九年(1731年)僧了然重修建毗卢阁。”此阁在大雄宝殿的后面,分为两层,由于上层供毗卢佛而得名。《山西通志》载:“康熙丙寅二十五年(1686年),都司(官名)陆君兴建藏经阁五楹,四十六年(康熙)僧平山重修。”此阁也是两层,于1959年1月毁于火。

修葺后

此寺在“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寺内木雕泥塑,包括地藏菩萨、骑狮文殊、骑象普贤、骑朝天吼观音,以及关公和八尊伽蓝护法神,全部被砸毁,唯坐像聿驮幸免。在我国佛教中韦驮是护法神,所以他的塑像都是站像。唯白云寺有一尊韦驮坐像。相传有一年闹灾荒,白云寺只剩几位老僧守寺,其馀僧人皆云游方。几位老僧数日未食,奄奄一息,在生死攸关时,有人从南方送来三车粮食。送粮者言:“前些时白云寺一名年轻和尚前去化缘,请求员外施舍几车粮食赈灾。恰逢我家小姐半身风瘫,长期卧床,百医无效。吃了这位和尚两副药,病已痊愈。感谢你们医病之恩,我家员外特意送来五车粮食。”众僧听后甚为震惊,问送粮者:“长相如何?”送粮者在山门殿看见了韦驮,对众僧说:“化缘的和尚就是他!”众僧立即在韦驮面前合十,感谢韦驮救命之恩。这批粮食不仅救活众僧,也使附近七百居民免于饿死。因此,乡亲们集资雕韦驮像。集资者认为韦驮每年三百六十天都站着太累了,故把韦驮塑雕成坐像。

天泽和尚墓原在寺西沟口,清朝大书法家傅山撰文行书《天泽碑》,艺术价值很高,现存市内纯阳宫,天泽和尚墓塔在文革中被毁。该寺现存主要佛教建筑有天王殿、普光明殿、大雄宝殿、毗卢阁、观音殿、地藏殿、祖堂(内塑达摩、惠能、百丈、常八十和常九十像)、伽蓝殿等,大部为唐狄仁杰和清天泽和尚所建,最后一次整修是1993-1998年。该寺原传承法系为禅宗南狱派临济宗,后改为浮士宗。寺内有清朝碑记八块,现代碑记二块;珍藏《龙藏》一部。

如今的白云寺已修葺一新,四周古木环抱,浓荫四蔽,景色幽邃。游人到此,时而木鱼声声,时而梵音悦耳,仿佛置身于佛国世界。它和北向的双塔永祚寺,南向的狄仁杰故里、唐槐园,构成太原市区东南的一条旅游线路,是太原市民踏青、避暑、秋游、赏雪的理想去处。

传说

传说一,狄仁杰为太原人。武则天时期宰相,出色的封建政治家。狄仁杰为官,始终保持了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流传有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更是以此为题材,编了一本《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即后世四大公案之《狄公案》。传说,有一年夏天,在外地做官的狄仁杰回家探亲,路经古寺休息。在乘凉的银杏树下有一石桌,上面已罢好一盘棋。狄仁杰欲向寺院借伞遮阳,老僧指棋盘对狄仁杰说:“家有家法,寺有寺规,想借寺院的东西必须在棋盘上战胜出家人。”一向爱好下棋的狄仁杰便和老僧对弈起来,经过三十回合较量,老僧招架不住狄芒杰的“马后炮”,推棋认输。当狄仁杰一行准备离寺上路时,老僧并未拿伞,而说:“施主路上有人替你撑伞。”原来在他们头上有块白云一直跟着也们飘浮,恰似一把“天”字号的大伞替他们遮太阳。这时狄仁杰才意识到老僧临别时所说的“路上有人替你撑伞”这句话并不是戏语,因而他断言:古寺的老僧道行非浅。当狄仁杰一行将要走进狄村时,头顶上的白云不跟他们飘浮了,而是孤零零地停在红土沟上空,令人不得其解。原来狄仁杰之母前几天得重病时曾在观音菩萨前许了愿,病愈康复即重建观音堂再塑金身。狄母病已痊愈,正准备选地建观音堂。狄仁杰听后,当机立断将观音堂建在白云之下的红土沟。现今白云寺就是由这座观音堂上屡加扩建而成的。原观音堂三间(今仍存),坐北朝南,堂内原有塑像三尊,正中是观音菩萨,身旁两侧是手执宝瓶的金童和手拿杨柳枝的龙女。

清朝时有位和尚将观音堂扩建为寺院,取名“白云寺”,命名乃取飘浮在狄仁杰头上的白云停在红土沟上空的传说。

寺内还有一特色-白皮松。后院正中是大雄宝殿,东厢为大士殿,西厢为地藏殿。院内古木参天,环境清幽。其中的白皮松,高约30米,是珍稀树种。不知何时被人们当做神树供奉,你细看我拍摄的图片,就会发现,树旁悬挂着“有求必应”的旌旗。就我而言,所旅游的地方,还从未见有这种树木。

寺内新恢复了文革中被损毁的关公塑像。关羽,字云长,我们山西运城人。尊称为“关公”。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唐朝时,关羽被列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放进武庙。宋、元、明、清统治者,不断将其升级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 “忠义神武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又把关羽庙长格为“武庙”,与文庙-孔庙并列。在全国普建关庙,按时奉祀香火。武圣关公庙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了文圣孔庙。有人说,关公是一种文化;也有人说,关公是一种精神。 “对国以忠、待人以仁、处事以智、交友以义、作战以勇”。

如今的白云寺已修葺一新,并成为太原市佛教会所在地。该寺每年为国泰民安、世界和平举行大型祈祷法会,将当日布施收入捐助社会公益事业。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闽ICP备2021003084号-16 huocheban.com 火车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