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彬县大佛寺石窟博物馆

更新时间:2024-04-19

别名
大佛寺石窟
门票
20元
开放时间
08:00~17:00
博物馆等级
无级别(文物)
旅游景区级别
3A
所在地/隶属
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城关镇大佛寺村

历史起源

大佛寺石窟创建于大唐贞观二年(628年),初名应福寺,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幽州浅水源大战中阵亡将士超度应福所建,宋时仁宗皇帝赵祯为其养母刘太后庆寿时将其改名为“庆寿寺”。明代至今,因石窟内佛像高大雄伟,而称为“大佛寺’,。大佛寺石窟的造像不仅数量多,而且精美传神,特别是主窟内的阿弥陀佛造像,高达20米,是陕西第一大佛,也是中国的第四大佛。

主要文物

大佛寺石窟地处丝绸之路北路的主干线上。石窟的石雕、泥塑、彩绘大量反映出西域乃至印度佛教文化的很多特征,是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共生、交融与发展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佛教文化发展的某些轨迹,对研究佛教文化及中西文化交流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1956年8月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寺石窟有大小窟、完361个,其中洞窟107个,佛完254个,造像1498尊。分明镜台、大佛窟、千佛洞、罗汉洞、丈八佛窟和修行窟六部分。

明镜台:二层,东侧为唐初修建的木制结构的护楼(原石碑有线刻画记载),共五层,其建筑风格与敦煌的佛窟楼阁相同。后因历史原因被毁。现存的明镜台是明嘉靖23年(1545年)重新修建的五层三循六角攒尖顶式结构护楼,一、二层是砖块平砌内夯土而成,以上为木制结构。

大佛窟:是全寺的中心,也是该寺最大的洞窟。其中有70个完1001尊造像。它的平面近似“凸”字形,横宽34米,进深18米,高24米;洞窟上部的总体构造为弯窿型,窟内的主尊大佛就是自古被称为“关中第一奇观”的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大佛枷跌坐于莲台上,高20米,头高52米,手高4.5米,手指高2米,指甲盖0.5米。大佛右手着膝,左手施无畏法印,全身姿态自然丰满,神情端详。两边分别站立一尊胁侍菩萨,均高17.6米。左侧的是观世音菩萨,以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深得民间老百姓的信奉;右边的是大势至菩萨,她拥有无上的智慧,以智慧之光遍照一切,使念佛之人永远摆脱六道轮回。

在大佛背光的左下侧,刻着“大唐贞观二年十一月十三日造”的铭文,由此判断该石窟创建于公元628年,现在窟内的巨型一佛二菩萨的表面都是经过后代重新塑做的,而大佛背后的头光与背光仍然保留着开窟时的雕刻内容与造型。在大佛像神圣的身后光环表面,刻着火焰纹、花卉和卷草纹图案,其中还穿插了众多的飞天伎乐和坐佛形象的浮雕,展现出一派和谐、欢快的气氛。

千佛洞:是一所平面近似于正方形的大型中心柱窟。由于窟内不太高,而中心柱又比较宽大,只有柱正面的几个大佛龛似乎有一些规划,其余壁面的佛龛都大小不一,杂乱无章地排列着,这是洞窟凿成后不断补刻的结果。共有造像696尊。从龛之间的铭文题记来看,大多似为武则天执政时期的作品。佛龛的造像题材有单尊佛像、双尊佛像、一佛二菩萨、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单尊菩萨像和佛装地藏菩萨像等。有的造像组中还加入了天王和力士。这些佛像大多具有鼓胸、细腰、宽胯、头身比例适度、身躯丰满健康等唐代造像艺术的典型风格。

罗汉洞:洞内部分为主室和东室。东室呈南北纵向的竖长方形,进深9米。1.65米。主室呈马蹄形状,进深6.5米,最宽处为6.3米。主室的东部与东室相连接这种形制较国内其他石窟甚是少见,可能并未完成。共有佛造像109尊。主尊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身披通肩式大衣,双手施禅定印,高1.7米,石胎泥塑。主佛两边分别是弟子、菩萨、力士。引人注目的是文殊菩萨和天王塑像,文殊菩萨坐于雄狮背的莲花座上,神情悠然自如;二天王身穿铠甲、脚踩饿鬼,神气凛然。此外,窟内还有多尊高度为l一2米、呈站立姿态的佛或菩萨造像。

丈八佛窟:位于大佛窟西百米处。主窟为丈八佛窟,窟内有依山雕刻的一佛二菩萨站立像。主佛高8.2米,面部丰圆,右手施无畏印,左臂弯曲,身披通肩式袈裟。两边的胁侍菩萨身高6米,头戴花冠,上身袒露,下身着裙,饰有项圈璎珞,婀娜多姿,既显丰腴,又具窈窕之态。佛窟两侧有七处洞窟,内有唐代不同时期的造像多尊。造像虽细微处已风化迷漫不清,但神韵依旧清晰。

修行窟:位于千佛洞东侧,共有大小洞窟98所,层层叠叠,分外密集。大多数洞窟呈方形,窟内均无造像、无题刻文字,有的为一窟两室,有的一窟四室,大小2—10米不等。进入这些僧房窟群,犹如到一个十分神秘别致的空中迷宫。上下左右,或以竖井相通,或以石廊相连,或以崖面上凿出的石台阶相连。

主要学术论文有:《邠州石室录》、《语历所周刊·陕西邠县之造像》、《中国石窟艺术总论》、《彬县大佛寺石窟的调查与研究》、《公刘豳国考.大佛寺考》、《大佛寺大佛》、《彬县大佛寺造像艺术》、《彬县大佛寺石窟调查>、《唐太宗建七寺之诏与彬县大佛寺石窟的开凿》、《古代石窟》、《中国名窟名洞》等。

文物价值

文化价值

大佛寺石窟历史悠久,它是陕西境内存世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中国现存初唐时期和盛唐时期规模最大、最为精美的石窟群。整个石窟内有开大窟造大像的大佛窟,有佛教信徒巡礼的千佛洞,有专门为坐禅而开凿的小型禅窟罗汉洞,也有提供给僧人生活起居和修行用的僧房窟,这些不同性质的洞窟相互搭配组合,构成了一个功能完整的崖中佛寺,这些洞窟展现了唐长安城及京畿地区的中国式佛教艺术的最高成就。

石窟的石雕、泥塑、彩绘大量反映出西域乃至印度佛教文化的很多特征,真实地反映了佛教文化经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原的辉煌硕果,对于研究中国佛教发展史、雕塑史、建筑艺术史,以及佛教通过丝绸之路在陕西的传播具有重要价值。石窟所在的泾河谷,连接了关中和陇右地区,形成了丝绸之路的东段主体框架。大佛在玄奘西行的第二年,即公元628年建成后,成为丝绸之路北道的地标,丝路商旅见到大佛,就知道长安近了,因此大佛寺与丝绸之路有密切的联系,是研究丝绸之路历史的实物宝库。

宗教价值

大佛寺石窟是唐宋史、佛学史的真实写照。

大佛寺石窟是成规模、延续性地体现了唐代长安地区佛教艺术的重要代表,不仅使人们可以了解到唐代政治中心长安地区佛教艺术对后期石窟寺造像的深远影响,而且从更宏观的视野揭示出长安地区佛教对东亚地区的影响。

大佛寺石窟始建的主要创意之源除了千万生灵的超度需要外,还来自丝绸之路所馈赠的佛教信仰。其造像设计理念与由此形成的印度、中亚、内地彼此过渡以及相互融合的艺术风格又成为丝绸之路文明交往的突出象征,实现了丝路传法与传法丝路的双重历史使命。

历史评价

1940年,周恩来、任弼时、邓颖超、蔡畅等老一辈革命家从苏联回国途经兰州经平凉返回西安时,参观了大佛寺,发出了“只有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才能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的感慨。

1988年,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宿白参观了彬县大佛寺之后,赞誉这处石窟群为我们推想大唐长安的佛教艺术提供了实物依据。

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物保护局局长赞美大佛寺石窟造像“堪与巴黎圣母院媲美”。

轶闻传说

彬县民间有个顺口溜:“邵州有个大佛寺,把天顶得咯吱吱”。流传着“丈八佛见大佛”的故事。

相传大佛的名声远扬,传到了甘肃泾川县丈八佛的耳朵里,他很不服气,要与彬县大佛比试比试。丈八佛一见大佛,果然名不虚传,自己矮了多半截,只好甘拜下风。大佛请他参观了各处洞窟,还让他品尝当地的名产。丈八佛决心做大佛的侍从。以后便在石窟西边的“应福寺”坐禅,为了表示对佛的尊敬,丈八佛一直站着。

旅游信息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彬县城关镇大佛寺村

门票:旺季3-11月,35元/人,淡季12-2月,20元/人

交通:1路,副1路,2路,3路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闽ICP备2021003084号-16 huocheban.com 火车网 网站地图